上周全球最大会员超市Costco入驻上海,小编看到了很多公众号都在写这个超市有各种优点。
比如会员制度、低价、毛利率低、质量保证、无条件退换货、海量试吃、1498元的茅台等等。用一个词总结就是“优质低价”,在第一天开业就被挤得被迫“关门”,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Costco是家好公司,但在中国有被神化的倾向,今天不说它的优点,就说一说它的不好地方。
1储存问题我们知道,Costco超市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商品精选,少品类大销量摊薄成本、低毛利产生低价,最终还是以价格取胜。
这导致了每次去Costco超市的时候,势必要买大量的产品。这就要求了一个家庭要有大量的储物空间。
在中国,核心家庭成员相对少,消耗量相对较少。房价直接决定了储物空间几近于奢侈。
这就意味着如果是三口之家,两室一厅一卫一厨后,已经没有更多的面积用作储藏室。
尤其对于在一、二线城市租房的上班族来说,更不会去选择少次多量这样的方式。
有一种说法,在Costco买的东西,只要吃掉一半就算值得了,可见浪费有多严重。算上浪费这部分,其实价格未必比普通超市划算多少。
2方便与否Costco在美国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国地广人稀,居住密度低,超市覆盖率低,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
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步行的范围内找到一家超市,必然得周末开个车去一次性买一大堆东西。
也是因为地广人稀,美国的物流成本高昂而且配送慢。
所以Costco的魅力,主要在于周末只去这一个地方,足以满足一个标准的美国家庭所有人的所有要求,两个小时可以完成一周的全部补给。
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人口居住密集,连乡镇5-10分钟都能找到一个比较大的超市,如果在稍微大点的县城、地市,基本上能买到日常所需各种东西。而且中国的观念上,大家更愿意喜欢多次少量,购买新鲜的食物(因为实在是没地方放),更愿意去那些在下班回家路上,或者吃完饭散个步的功夫都能到的地方。
也因为人口密集,导致物流成本极低,电商非常发达。比如在京东,满99包邮,第二天送货上门,价格也不高。
尤其是在人满为患的周末,都不愿意出门,另一点也是交通的原因,从Costco第一天开业就被迫关门也可以看出。
3运营成本Costco仓库式的门店设计,注定了它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而且需要配备足够的停车位,因为基本上都是开车来采购的,不然一次买这么多东西,也没法运回去。
美国在郊区的房租成本的压力很小,但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使是在郊区,土地价格依然高昂的可怕。
另一个就是Costco著名的退换货机制,不问原因、不限时间,只要不满意,随时可以退换!甚至连吃一半的饼干,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电器,都可以退。
不仅如此,会员卡也可以退,只要在在会员卡到期之前,即使明天就到期,你要求退卡的话,也会退还当年的全额会员费。
这就会导致有大量的年费用户会在会员期届满全额退卡,中国的电商们应该早就领教过线上“羊毛党”的厉害,他们转战线下一样威风不减。
如果低估了中国“羊毛党”,在逼近让利临界点后开始回收部分承诺,一切又会如那句老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4商业模式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有愿意为Costco的商品支付的能力,却卡在交通和住房两座大山上。
愿意买一二百块钱一斤牛排的一二线城市居民,却不一定有足够大的冰箱和房间来储存采购的东西,而且也不一定有车或者想买车却摇不到车牌。
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虽然家里地方大也买得起代步车,但他们的主流消费观却不太舍得买一二百块钱一斤的牛排和两米高的大熊。
这个核心矛盾不解决,Costco在中国的路很难走。
其实Costco并不是在中国的第一家会员超市,中国第一家会员超市是山姆,1996年于深圳开业。目前,山姆会员商店已在中国开设了26家门店,有超过200万名会员。
即使运营了这么多年,依然有很多人不认识山姆超市,说明会员制度也并非是什么新奇的事物,Costco想要在中国立足,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等新鲜感退去,不知道Costco会不会依然像现在这样火爆,还是如山姆一般“泯然众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