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双降,
在多元复杂的媒介环境下,
院线电影和电影院要拿出怎样的理由吸引观众?
我们的观影习惯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是否会影响到未来的电影形态?
电影院要想吸引更多观影者该如何应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电影呢?
继《少年的你》《八佰》官宣撤档后,7月5日,从《伟大的愿望》改名到《小小的愿望》也宣布,因制作原因无法在7月18日上映,决定延期,而《扫毒2》、《银河补习班》则陆续官宣提档。
暑期档作为除春节档外全年最重要的强势档期,竞争激烈。多部影片因技术原因、制作原因或市场预判撤档,是营销炒作还是对市场预测越来越精细化,导致定档变得越来越敏感而精准?
对于档期选择的谨慎,也体现了影视公司们押注一部影片票房的巨大压力,可谓“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2018年下半年,经历了税务风波、资本退潮、监管收紧后,与前两年的喧嚣相比,影视行业进入“寒冬”。虽然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如愿冲破600亿的“小目标”达到609.7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8.97亿元,占比超过六成,并且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总数达60079块,已居世界首位,但是巨额票房背后隐忧凸显。观影人次增速明显放缓,单银幕产出下滑严重。
据统计,2018年全国观影人次为17.17亿,同比增长5.86%,较2017年18.22%的同比增速明显下滑。同时,2018年银幕增速两倍于票房增速,单银幕产出继续下滑,2018年单银幕产出为94.14万(扣除服务费),同比下降8.72%。而截至2018年11月,年度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单座收益、场均人次、场均收益等数据均创2014年以来最低值,平均上座率不足12.5%。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311.09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320亿元减少了2.78%。
虽然2019年上半年放映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超800万场,但观影人次下降了近1亿人次,2019年上半年观影人次仅为8.07亿。此外,上座率也降至近6年来最低点,仅为10.52%。
这背后的原因与人们在线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线上放映电影的窗口期逐渐缩短不无关系。
据了解,在美国,影院放映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美国电影票房收入为113.77亿美元,仅比2015年增长2.2%,且观影人次不断下降,年轻受众去影院的频次有所降低。相比影院业的由盛转衰,流媒体服务在2016年营收突破62亿美元,正式超过传统实体光碟(54亿美元)。流媒体收入成为制片厂收入的重要来源,缩短窗口期可加快影片收益,也可为制片厂削减宣发费用。
在国内,爱优腾三大视频平台的巨大流量也成为电影发行的重要渠道,窗口期也逐渐缩短。同时,平台也纷纷建立自有的影视生态,从产业链上游参与获得更多话语权。
2018年11月9日,阿里影业发布“锦橙计划”,在未来五年、四大档期,推出20部合制优质电影,阿里影业将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和一流制作团队合作,扶持青年导演、编剧。其中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就是第一部。
2019年,腾讯也在影视内容的投入持续加重,今年上海电影影节,腾讯公布了34个影视项目进展,包括更多主旋律电影。
而爱奇艺今年也计划推出10到12部影片,进行独家投资、并负责立项、宣发,并参与制作公司的创作和制片管理。针对这部分影片,爱奇艺提高影院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将通常的52%提高到60%。降低最低结算票价,由通常的35元左右降至20元。从原来院线的收入最大化,现在改成了院线加互联网总收入的最大化。
一方面是互联网平台积极投入电影内容行业,共同做大电影市场,另一方面平台的野心在于能成为未来电影的主发行渠道。
除了在线平台的冲击,电影票价的上升也提高了进入电影院的门槛。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19年上半年平均票价(含服务费,统计1-6月数据得出)约为37.77元,较2018年同期上涨7.61%。而2018年上半年平均票价涨幅仅为1.30%。
除了票价,影片供应依然是影响观影人次的主要因素。从影片内容来看,今年上半年《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4》两部40亿票房量级的电影分享了2019年上半年29%的票房。但腰部影片乏力,2019年上半年票房10亿以上的影片数量明显减少。
在多元复杂的媒介环境下,院线电影和电影院要拿出怎样的理由吸引观众?我们的观影习惯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否会影响到未来的电影形态?电影院要想吸引更多观影者该如何应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电影呢?本期数据调查栏目我们关注电影话题,测量一下你距离电影院的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