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刚过的618,还是年末的双11,这些购物狂欢节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被大平台“造”出来的,为平台带来了可观收益。
大平台可以造节,为什么微商品牌方不能“造”?
“造节”的背后离不开“低价促销”、“限时抢购”、“清尾货”的逻辑。可是,如果“造节”纯粹以卖货为目的,甚至用来清尾货,被套路的消费者难免出现不想继续光顾的想法。
小编今天想说的是,除了卖货,微商品牌方或者实体店可以给造节蒙上一层新的意义——“圈粉”,利用节日所带来的小众文化给消费者制造归属感,由此建立起品牌的粉丝圈。
1如何将粉丝掌握在圈子中?所谓“造节”,其实更多的是通过节日打造粉丝的特定小圈子,将粉丝们聚集在一起,通过互动、分享来刺激消费者。
怎么才能将他们掌控在你的圈子里?
像之前的“吃货节”,强调“我是吃货我骄傲”,为新时代吃货们树立了一种生活态度,消除一部分人因吃零食担心长胖的“负罪感”。
品牌方也可以利用经典节日,或者推出“女神节”、“清凉节”、“补水节”等自己的节日,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造势,将有相似需求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沉淀粉丝群体。
以女神节为例,美妆产品是女性们的最爱,但是不少人因为“舍不得”始终控制自己的购买欲。而我们就可打着“女人应该爱自己”、“你也可以是女神”等口号,将意向客户聚集起来,通过传播产品特点、体验产品,让大家相互交流,营造出一个“场”,刺激对方购买。
2如何多方位宣传触达?对于品牌方而言,如何打响活动的知名度是一大问题。
像娇兰、迪奥、纪梵希等大品牌,名称本身就是广告。但对于刚起盘的品牌方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宣传产品成为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如何利用“造节”,做到多方位宣传触达?
一、跨界节日营销
美妆和健康产业、母婴和美妆.....跨界营销也是一大亮点。
今年端午节,号称大师炒制的小罐茶和五芳斋跨界推出了茶粽子,在吃粽子的时候还可以品茶。一个是现代派中国茶品牌,一个是百年历史的品牌,两个品牌在文化上的契合,也产生了1+1大于2的营销效果。
除此以外,星冰粽也是星巴克从咖啡到粽子的一次跨界节日营销。这对于品牌方来说是一种创新式的尝试,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像美妆微商推出与健康有关的产品,主打从内而外让肌肤更动人等。
二、勾起消费者特定情感
品牌方可以借助节日,勾起消费者特定的回忆,配合一定关联性文案打造更强的连接,并通过消费者口口相传等方式做更大范围的传播。
就像之前网易与人民日报联合推的回忆H5,用1978-2018年间代表性的时间和画面来展示40年时代变迁,打了一手好“回忆牌”,让用户自觉转发,提升知名度。
而我们品牌方也可以打“感情牌”,譬如大健康类微商可以打造一个与成年人有关的“能量节””,提倡“只要拼尽全力,输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眼里,你一直是冠军”,“累了、倦了,还有我为你消除劳累”。不管是在实体店还是线上,都可以布局相关的场景化,鼓励消费者们。
单纯一次造节卖货是无法长久的,可以将节日打造成品牌的“标杆”,以此为契机,构建与消费者更深层次的连接,牢牢圈住粉丝,也能更好地提高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