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家位于上海陆家嘴、号称“法拉利”级别的健身会所SuprizeFitness突然宣布停业,近900平方米的健身会所一搬而空,而那个有着华丽背景的女老板也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会员都没想到,这么一家高大上的健身房也会跑路,步了它“前辈们”的后尘。
01
这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生活理念的影响,健身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 在这种趋势下,健身房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健身房总量超过46000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8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587.3亿元。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中国健身房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健身会员人数达到了总人口的10%以上,其中美国和加拿大会员渗透率分别为17.34%和16.88%,而我国仅为0.49%。02
但让人纳闷的是,这么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却经常爆出健身房关门倒闭和跑路的消息。甚至,一些大品牌也无法幸免。 比如,创建于1999年的老牌传统健身连锁机构浩沙健身。它曾是2009年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健身房品牌,却在2018年一夜崩盘,全国门店全线倒闭,创始人也因跑路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再比如,在上海拥有近40家门店的奥森健身,2017年底突然接连关门,随后高层失联,十几万会员的会费,以及上千名员工的工资都被一卷而走。正如《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健身房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其中私教工作室是重灾区,生存周期仅为半年,甚至不到一个月。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务投诉共7738件,投诉量同比上升72.6%,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办卡容易退卡难、经营主体跑路、服务不到位等。而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大约60%的健身房处于亏损状态,能达到营收平衡的只有20%。 看到这里,你一定有些困惑,一个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行业,怎么就被做成了一门坏生意?
03
首先,跟餐饮、服装、美发等行业相比,健身房这门生意的初期投资是比较大的。 健身房为了揽客并保证会员办卡率,一般会建在商务中心或者中高端小区附近,而这些地段的租金非常高。此外,健身房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健身器材、淋浴设备、音响、灯光等。一般来说,一个1000平米的健身房的前期投入至少在100万元以上。 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大部分健身房实行“年卡预售制”,一个会员需要一次性购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健身年卡。这对商家来讲当然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健身房在提供服务的第一天,就收取了未来一年的费用。 但这样的行业特点让健身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如果一个街区同时有几家健身房,就会立刻爆发互相降价的恶性竞争:一家的年费是5000元,另一家就降到4500元,再接着4000元、3500元、3000元…… 因为每一个健身房所提供的器材、服务非常近似,没有差异化的竞争,所以除了打价格战,似乎没有更好的竞争手段了。与此同时,每个健身房里都会有很多私教。在良性的商业模式中,私教的存在,是用来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品类的。但实际上,今天的很多私教扮演着销售员的角色。在北上广深杭这些城市,一个私教的底薪约为3000元/月至4000元/月,有的甚至是无底薪服务。 那么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哪里呢?就是拼命推销年卡,一个私教的销售提成一般在10%左右,课时费提成在35%到40%左右,公司对他们的考核就是每个月的销售业绩。
04
一方面是竞相降价,另一方面把私教变成了销售。在这样的行业恶习之下,还有多少健身房能把重心放在服务上呢?于是,健身房行业越来越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健身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正在被老板卷款跑路、私教疯狂卖卡、店铺恶性竞价这些因素败坏。根据《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访客成交率为15%,会员留存率仅为12%。也就是100个到店消费者,办卡的只有15人,而第二年续卡的平均不到2人。这几年,还出现了更糟糕的状况。一些不良的健身房从业者会找个街区租个空间,放上一些二手的器材,然后雇佣一大批的销售人员和私教大规模地去推广年卡。等到把钱揽到手后,马上关门跑路,然后再找另外一个街区或者城市如法炮制。 所以我们看到,在健身行业高成长的市场需求背后,因为缺乏行业性的约束,一个好行业活生生地被做成了一门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