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上市之后股价却是一飞冲天,三只松鼠确实让人有点看不懂。
7月12日,经历了两次上市折戟的三只松鼠终于如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16.68元,募集资金6.02亿元。开盘后股价大涨20%,以17.62元收盘。之后几天,三只松鼠的股价一发不可收,连续11个涨停板,股价一度冲高到54.85元,市值高达220亿元,比上市当日翻了三倍。至7月29日时,三只松鼠遭遇上市以来首次下跌,全天换手率高达56.07%。
截止8月6日收盘,三只松鼠的股价从最高点的54.85元下跌到43.67元,市值滑落至175.12亿元,下跌幅度超过20%。显然,随着资金炒作的潮水逐渐退去,三只松鼠的股价也开始逐步回落。
对于股价持续的涨停,回落后换手率高的质疑,三只松鼠在回复《商学院》杂志的采访中表示:“从证券市场规律来看,新上市公司股价连续多日涨停是普遍现象。股票开板后,由于中签的投资者已实现盈利目标,选择出售股票兑现浮盈,会导致公司换手率急剧提升,这也是常见状态。通常,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形式主要有:蹭热点业务,向市场抛出高送转、股票回购、重大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资本运作项目概念,虚报公司经营数据等。我司股票上市后,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积极通过投资者交流会等形式,向投资者告知公司实际经营情况。”
随着股价的回落,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纷纷离场后,三只松鼠也将面临更现实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利润如何突破瓶颈,如何解决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如何突破销售渠道的限制等等。
业绩增长放缓 遭遇成长的烦恼
成立于2012年的三只松鼠,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是国内最早的纯互联网食品企业。三只松鼠成立之后备受风险资本的垂青,短短几年就经历了多轮融资。从2013年到2016年三只松鼠先后获得IDG的A轮天使投资150万美金和今日资本的600万美元的B轮投资,IDG和今日资本的1.2亿元的C轮融资,以及峰瑞资本(FREESFUNDD)3亿元的D轮投资。
在资本的推动下,三只松鼠的业绩也是持续的快速增长,2013年销售收入达到3.26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三只松鼠在成立的前4年每年都是翻倍的增长。2016年~2018年三只松鼠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4.23亿、55.54亿、70.01亿元,与成立的前4年相比,最近三年增速有所放缓。
作为一家互联网食品企业,三只松鼠的渠道主要依托天猫、京东、淘宝这几家电商平台,但是随着电商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三只松鼠的销售业绩也开始出现瓶颈,以最近几年的天猫“双十一”为例,2013年天猫双十一到2016年双十一销售收入分别为3562万元、1.09亿元、2.66亿元和5.08亿元,保持快速增长。但是从2017年开始,这种高速增长戛然而止,2017年双十一三只松鼠销售5.22亿元,仅比上年增长2.7%,2018年双十一销售收入6.82亿元,增长30%,与之前动辄成倍的增长相比,最近两年的增速大幅回落。
销售大幅回落的同时,利润也停滞不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销售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3.02亿元、3.04亿元,三只松鼠面临营收增长,利润停滞的尴尬局面。显然,三只松鼠过度依赖互联网渠道,尤其是天猫平台的销售收入就就占据三只松鼠一半多的份额。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三只松鼠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停滞也就顺理成章。
品牌战略专家李文刚认为,做产品销售最忌讳对单一渠道和单一产品依赖性过强,而失去了抵抗风险和冲击的能力。三只松鼠尽管销售规模可观,但是对两大互联网电商平台过度依赖,核心产品又集中在坚果、干果,坚果又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因此,经营风险是比较大的。
为此,三只松鼠也开始向线下渠道拓展,2016年三只松鼠的第一家线下店——三只松鼠投食店开业,计划在两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松鼠投食店,尽管后来也陆续开业了不少松鼠投食店,但是目前在全国仅开业了60多家线下的投食店,开店速度缓慢,远没有达到三只松鼠拓展线下渠道的目标。
对于利润停滞不前的质疑,三只松鼠方面解释称,“从净利润指标来看,同样呈增长趋势。当前三只松鼠正处于向数字化全面升级的转型期,公司将以数字化为驱动,重构供应链和组织。未来,零食市场仍处于充分竞争的初级阶段,公司重视推进数字化供应链战略,在供应链环节会有溢出价值。”
食品安全危机 拷问代工模式三只松鼠销售收入的成倍增长的背后则是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频出的尴尬。
事实上,早在2017年的时候,三只松鼠就曾因食品安全问题登上监管部门的“黑名单”。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品安全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其中就包括三只松鼠开心果,而不合格的原因为霉菌超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19300-2014)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霉菌的最大限度值为25CFU/g,而三只松鼠开心果样品的检出值为70CFU/g,超标将近2倍。对此,三只松鼠也曾表示将主动召回该批次在售与库存商品,并对相关环节进行整改,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仅仅2016年三只松鼠就遭遇了14起连环诉讼,被多名消费者告上法庭共计索赔约216万元。而且这种投诉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还在持续的扩大。从近期消费者的众多投诉事件中,可以看到三只松鼠的产品中不但霉变问题依然存在,还存在各种包装内有异物等问题,这些都违法了《食品安全法》。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中输入“三只松鼠”,与之相关的搜索结果高达171条,且多数与食品安全相关。
从2017年10月三只松鼠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招股书内容显示,三只松鼠其实就是一个坚果产品的“搬运工”,自己不生产一颗坚果,都是委托众多的供应商企业“代工”,然后成品运输到三只松鼠的工厂,三只松鼠负责包装和销售。然而,这些代工企业中不乏曾经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处罚的企业。
“代工与质量无保障不能划等号,这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苹果、小米等企业都是代工模式典范。中国早已是制造大国,零食产业供应端既够好也够用,完全能够满足个性化、柔性生产的需求,做休闲零食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品类多口味的消费需求,注重的是效率,可以让用户体验到质高价优、新鲜、丰富、便利的快乐零食。”三只松鼠方面表示。
对于未来是否会自建食品加工工厂,三只松鼠方面表示三只松鼠不自建生产工厂更加合理,因为自建一个工厂,多加一个产能,并不能影响和改变整个供给端。“当下消费零售领域缺的不是供给和生产,而是如何把用户需求和优质供给连接起来,带动后端的供应链一起升级。依托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三只松鼠和生产端密切合作,以数字化推动食品产业进步,更加适应当下和未来的零售业态。”
“对于产品品质,这是流程控制的问题,通过严格把控供应链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产品品质完全可以自控。”三只松鼠方面表示。
在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看来,三只松鼠业务经营并不是全产业链,在原料甄选、生产加工、运输贮存、流通环节等产业链上存在食品质量控制的风险。过度依赖上下游合作伙伴,缺乏自己的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的轻资产模式,是三只松鼠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